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> 最新通知
http://www.dlsd.org.cn
中国教师应加强“心理教练”角色
查看次数:【1015】   发布时间:【2010/11/19】

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了,在回味激情、品味欢乐的同时,众多国人都在思索、盘点奥运给中国留下的沉甸甸的财富。而我国的体育代表团在运动员心理心态问题的研究处置方面,做得非常到位,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。

中国的教练团队为帮助运动员扫清夺冠道路上的所有障碍,在给每个运动员心理心态课题上,可谓下足了工夫。从团队凝聚力,意志品质,保持自信,适应能力,集中注意,控制情绪,应对逆境,应对意外等方面,全方位进行辅导。通过运动训练、竞赛及相应的社会生活,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心理在运动实践中形成、体现,在运动实践中得到了失败中的坚强不屈,胜利后的再攀高峰。

这些针对奥运冠军心理素质的培养,完全可以推及到中国的整个教师群体,为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,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、考试的效率,乃至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。

中国教师应加强自身“心理教练”的角色,将奥运冠军心理素质的培养推及到中国学生,配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组织教学实施,必要时辅以策略训练,如认识自我训练,学会自强训练,学会竞争与合作,应对挫折训练等等,在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普及中,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勇敢精神。与此同时,教育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,教师也在不断成长,因此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,教师也要注重心理健康,师生共同成长才是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。

可喜的是,已经有不少的教师充分意识到了“育人先育心”、加强自我心理保健的必要性。他们抓紧空余时间,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,不仅减轻了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紧张和学习压力,而且还使教师学会了心理调适,增强了应对教学压力、与学生沟通的能力,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
据统计,参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的学员中,教育系统内人员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。对教师来说,一方面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期望值过高,使得各种压力集中到教师身上;另一方面,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,急需教师进行干预。这种现状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走入心理咨询领域,对内调试自我、和睦家人,对外积极干预、惠及学生。